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量预计将达到3.5万台,占全球总量的五分之一,居全球之首,平均每周都有新的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诞生。在“中国制造2025”的浪潮下,机器人行业蕴藏着巨大生机,但本轮产业升级过程中却遭遇困局。
“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确实存在大量增长需求。但过热的概念,已经使得中国机器人制造产生了大跃进的模式。不考虑市场、高投入、系统集成等因素,一哄而上,很危险。”3月29日,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谢兵兵与本报记者聊起时下热门行业时说,“中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离不开我国工业基础能力的整体提升。”
机器人莫走光伏产业老路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北自所”)是中国最早研发生产“机器人本体”的机构,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市场发展不明朗,改为主攻“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及应用系统”。中国大部分国产汽车发动机装配线、喷涂线的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均出自这里。
然而,在北自所转变发展方向20年后,各地机器人产业基地纷纷上马。青岛高新区“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开园,据称占地面积达千亩以上,投资规模达3亿元;江苏常州打造的机器人产业带今年产量已达1200台;重庆更号称要打造千亿级别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带……
不仅中国企业看到了机器人研发制造的商机,日本安川电机、瑞士ABB、德国库卡机器人集团等行业巨头也先后宣布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产能。
卫华集团起重机产品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电力、铁路、航天、港口、石油、化工等行业,服务于国家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电站、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秦山核电站、杭州湾跨海大桥、北京奥运等国家重点工程,助力了“神十”、“嫦娥三号”成功飞天,并远销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69个国家。桥门式起重机产销量蝉联全国第一。